十月二十九日晚上,建築。設計同人志開了第一個交流活動,我設計的組合箱STEM CELLS也第一次發揮它的百變功能,由活動展櫃/儲物箱搖身變成許多櫈子和活動枱面,我們的小店the HK room 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小課室。
來了三十多人,當中有十多位是來自廣州的設計師,還有我的好友關嗚,他發起的「思想沙龍」,已不懈地辦了六年,成為了廣州一個很好的專業設計交流平台,是我好好學習的對象。
請來的講者,講的內容都非常精彩,大家不知不覺便談了兩個多小時,到九時半才曲終人散,不少人都是餓著肚子,還未吃晚餐呢(下次有待改善)。四位講者,分別來自不同年代,各人所走的都是非一般的建築路:
Otto Ng
分享了他在Foster時做的油輪碼頭, 和他之後與三位拍檔成立了LAAB 的作品,公司強調設計與製作並重。 LAAB短短一年已發展至十八人,公司的員工非常年青,平均只有二十三歲,而且公司的文化,正如其名「實現室」,既注重實研,也真的能實現,並經常互相分享知識,而Otto更覺自己生得逢時,是一個百分百用電腦設計的人,從不手繪。
Victor Tai
從事傳統木刻雕塑二十多年,卻來個自我突破,在廣美鑽研數碼雕塑,運用數學公式,三維軟件及打印,做出不一樣的雕塑,更力求善用新媒體給與他的創作空間,大玩傳統金屬鑄造難以實現的穿插、扭曲造型,加上不同材質、不同的表面肌理。雖然是年紀份屬上一代,卻努力學習,大膽嘗試,更走在時代的前緣,令人佩服。
Lucia Cheung
介紹了她自立門戶前, 為Rocco 做的深圳寶安文化中心的圖書館和雲南博物館,將電腦的三維模型轉化為傳統的施工圖,將平面玻璃,通過逐塊錯位,塑造出立體的弧面,又或把平宜平直的金屬板,硬釘出扭曲的效果,可謂高端科技設計,低端土炮製作的典範,也帶出了新技術應用在大規模且資金有限的項目上面對的困難,在沒有很多的錢財時,就要有很好的人才來克服了。
Victor Leung
最年輕了,仍在MIT求學,但經歷毫不平凡,讀完第一個學位,便去幫知名設計師Marc Chantal的新公司AWAWA做產品研發,用數碼方法製造傳統無釘木構架,用平宜的三軸切割機做極複雜的榫卯,最終也克服萬難,用兩年時間,完成了這個壯舉,可謂年青可畏,前途無可限量。
分享了他在Foster時做的油輪碼頭, 和他之後與三位拍檔成立了LAAB 的作品,公司強調設計與製作並重。 LAAB短短一年已發展至十八人,公司的員工非常年青,平均只有二十三歲,而且公司的文化,正如其名「實現室」,既注重實研,也真的能實現,並經常互相分享知識,而Otto更覺自己生得逢時,是一個百分百用電腦設計的人,從不手繪。
Victor Tai
從事傳統木刻雕塑二十多年,卻來個自我突破,在廣美鑽研數碼雕塑,運用數學公式,三維軟件及打印,做出不一樣的雕塑,更力求善用新媒體給與他的創作空間,大玩傳統金屬鑄造難以實現的穿插、扭曲造型,加上不同材質、不同的表面肌理。雖然是年紀份屬上一代,卻努力學習,大膽嘗試,更走在時代的前緣,令人佩服。
Lucia Cheung
介紹了她自立門戶前, 為Rocco 做的深圳寶安文化中心的圖書館和雲南博物館,將電腦的三維模型轉化為傳統的施工圖,將平面玻璃,通過逐塊錯位,塑造出立體的弧面,又或把平宜平直的金屬板,硬釘出扭曲的效果,可謂高端科技設計,低端土炮製作的典範,也帶出了新技術應用在大規模且資金有限的項目上面對的困難,在沒有很多的錢財時,就要有很好的人才來克服了。
Victor Leung
最年輕了,仍在MIT求學,但經歷毫不平凡,讀完第一個學位,便去幫知名設計師Marc Chantal的新公司AWAWA做產品研發,用數碼方法製造傳統無釘木構架,用平宜的三軸切割機做極複雜的榫卯,最終也克服萬難,用兩年時間,完成了這個壯舉,可謂年青可畏,前途無可限量。
四位的分享,帶來了不少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議題:
1. 主流三維軟件的應用和選擇
講者中Otto 和Victor Leung 用美國東岸主流的Rhino, Victor Tai用西岸的Maya, Lucia 兩種都曾用,更解釋了兩者建模原理的分別,Rhino由局部至全部,而Maya 則正好相反。各軟件的長處短處、和其他支援及輸出軟件的兼用性等,都希望能在日後的ARSPIRE,找專家來分享。
2.新技術帶來的創新,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?
今天一小撮人掌握的技術,明天可能就是基本功,當新意不再時,這些今天凸出的作品,明天還有它們的價值嗎?Otto 也想過這問題,他認為這些新技術,到底還只是工具,創新最終還是思維本身,非工具所能取代。
3. 原稿與複製品問題
今天的電腦模型,要打多少份都可以,而三維掃描,甚至直接用多張照片拼合建模,任何現成的東西,輕易便可以複製,相對於昔日,每一件作品都是親手打造,獨一無二,其價值何在呢? 在這議題上,Victor 便列舉了版畫的例子,雖然版畫一樣可以複製,但它仍有本身的藝術性,價值也可通過限量發行來解決。
4. 規模與造價問題
在今天,雖然電腦要做出非常複雜的造型並不難,但許多只局限在小型或臨時項目的應用,要放大也是用很傳統的工藝,仍有一定的難度,不過,看今天科技發展的速度,看來不用很久,這些問題可能都可以解決,當這些技術問題解決之時,也代表這些已是很多人隨手可得的東西,那份與眾不同的新鮮感亦會隨之消失,人便會撇開複雜的外形,探究其背後設計的理念。
看著、聽著,真的有點茫然,正如The Second Machine Age 所說,科技發展的速度已超乎人所能理解、或能預見的。當許多不可能的都變得可能時,當要有多複雜就能多複雜時,當弧線、扭曲、變形不再新鮮時,我們可能要走回核心的問題,我們在追求的是甚麼?
1. 主流三維軟件的應用和選擇
講者中Otto 和Victor Leung 用美國東岸主流的Rhino, Victor Tai用西岸的Maya, Lucia 兩種都曾用,更解釋了兩者建模原理的分別,Rhino由局部至全部,而Maya 則正好相反。各軟件的長處短處、和其他支援及輸出軟件的兼用性等,都希望能在日後的ARSPIRE,找專家來分享。
2.新技術帶來的創新,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?
今天一小撮人掌握的技術,明天可能就是基本功,當新意不再時,這些今天凸出的作品,明天還有它們的價值嗎?Otto 也想過這問題,他認為這些新技術,到底還只是工具,創新最終還是思維本身,非工具所能取代。
3. 原稿與複製品問題
今天的電腦模型,要打多少份都可以,而三維掃描,甚至直接用多張照片拼合建模,任何現成的東西,輕易便可以複製,相對於昔日,每一件作品都是親手打造,獨一無二,其價值何在呢? 在這議題上,Victor 便列舉了版畫的例子,雖然版畫一樣可以複製,但它仍有本身的藝術性,價值也可通過限量發行來解決。
4. 規模與造價問題
在今天,雖然電腦要做出非常複雜的造型並不難,但許多只局限在小型或臨時項目的應用,要放大也是用很傳統的工藝,仍有一定的難度,不過,看今天科技發展的速度,看來不用很久,這些問題可能都可以解決,當這些技術問題解決之時,也代表這些已是很多人隨手可得的東西,那份與眾不同的新鮮感亦會隨之消失,人便會撇開複雜的外形,探究其背後設計的理念。
看著、聽著,真的有點茫然,正如The Second Machine Age 所說,科技發展的速度已超乎人所能理解、或能預見的。當許多不可能的都變得可能時,當要有多複雜就能多複雜時,當弧線、扭曲、變形不再新鮮時,我們可能要走回核心的問題,我們在追求的是甚麼?